3-2:金马前线与本岛後方
也是幻象.教育T制虽在殖民语境下强调忠於帝国,但街头巷尾却出现自制「战况小报」与匿名漫画,讽刺国民政府的颓势与空谈. 沪尾一间中学的教师私下对学生说:「金门不是我们的,是他们的.」学生一愣,然後笑了.这句话在笔记本间默默流传,成了某种潜台词. 更多人关注的,其实是物价上涨与食盐短缺.「为了打仗,我们连盐巴都变少了?」一位台北市民在市政质询会上公开提出质疑,成为报纸次日的副标题. --- 三、模糊的同胞意识 虽然福尔摩沙社会仍对中国大陆存有地缘与语言上的记忆,但随着英国统治迈入第二代,本地人的身份认同愈发模糊. 曾赴金门服役的志愿役兵员返台後,接受《福尔摩沙日报》采访时说:「他们叫我们同胞,但吃饭是分桌的,睡觉是分栋的,连讲话都要被纠正口音.」 许多退伍青年回岛後选择离开军界,投身英属T系工作.他们不再提「保家卫国」,而是谈论如何争取「殖民地公务员」的固定职编与年金保障. --- 四、